|
 |
 |
業務咨詢電話: |
|
0571-22910023 13989470556 |
 |
客服一QQ: |
 |
客服二QQ: |
 |
地址:杭州市蕭山水務大廈B座13樓 |
|
|
網絡公開課走紅卻難覓國內高校 |
“一開始對課程很期待,也融入其中學習。但后來就覺得有文化差異,比較難提起興趣。國外的課程,對我們來說還是有距離。”看了耶魯大學公開課“聆聽音樂”,在四川音樂學院學習民樂的惠露坦言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酣暢淋漓”。和惠露有相同感受的人不在少數。
來自各大名校的網絡公開課涵蓋了哲學、經濟、計算機、物理等等各種門類,且不斷有更多的課程被上傳更新,但是,在五花八門的課程里,卻鮮見中國知名高校的身影。
據了解,早在近10年前,我國推出國家精品課程建設工程時,就已經有了公開課程的教育理念。不少高校每年評出精品課程,但主要用于校內交流。一些高校網站的“精品課程”資源稀少,更新滯后,且內容均為單調的PPT課件,難以引起學習興趣。
今年3月底,復旦大學在網易公開課頻道率先推出了“執拗的低音”系列講座,這是截至目前網易公開課頻道上唯一的國內高校課程資源。
“‘網絡公開課’是社會上的說法,從網絡文化建設的角度講,我們統稱之為學術音視頻。”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方明稱,國內網絡公開課資源稀少的現象反映出,國內發展網絡視頻課程是有阻力的,而國外高校是有動力的。
方明指出,國外有開放辦學的傳統,而且遠程教育比較發達,非常重視在網絡時代建設“沒有圍墻”的開放性大學。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陳新民也表示,中國高校的“開放意識不夠”,觀念上的局限嚴重制約了中國高校通過網絡開放教育資源的嘗試。
教師講授水平的差異也是國內外網絡公開課資源數量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據方明介紹,國外大學非常重視教學和課程建設,他們的經典課程都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為網絡課程的開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另外,國外大學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已有成熟體系和普遍習慣。國外大學很明確,與校內教學相關的都屬于職務行為,產權首先歸學校,但尊重教師的權益,學校與教師共享。國內則不清楚,義務和權益之間不一定對等。”方明表示,版權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中國高校對網絡公開課望而卻步。
|
發布日期[2011-5-28] |
|
|